孩子快樂天地論壇

標題: 【海外版】台灣“小區營造”招招誘人 [打印本頁]

作者: admin    時間: 2020-8-10 18:15
標題: 【海外版】台灣“小區營造”招招誘人
台中“彩虹眷村”一景

“台灣社會安宁,活气充分,志工广泛,人民和蔼可親,小區總體營造起了關鍵性的感化。” 台灣原鄉文化學會理事長李赫9月13日在北京的台胞社團論壇上說。“社區營建”或“小區營造”的观点,對大陸老苍生來說還有點目生,台灣卻已有20年的成熟經驗。現在,這一經驗被帶到了大陸。

從廢墟到生態景點

老舊的社區可否煥發新活气?鄉村地頭能不克不及吸引年輕人回歸?老年人的糊口怎樣才能充實?這些都是社區營建的課題。

李赫介紹,台灣自上個世紀70年月經濟開始起飛,經過二三十年后,經濟發展燦然可觀,但農村卻開始出現生齿流失、農地廢耕及環境污染等衰敗現象,城鄉差距日趋加大,人與地皮感情疏離。台灣有識之士很快開始重視這一問題,1993年,台灣省文化建設委員會主任委員申學庸提出“小區總體營造”的施政方針。

所謂小區營造,凡是是社區住民自發的行動,依靠於社區的天然和人文資源,做出適當規劃,再加以建設。

南投縣埔裡鎮的“桃米”小區是個經典例子。1999年台灣發生大地动,桃米幾成廢墟,重修完成后,當地人士有這樣的思虑——重修后若還是留不住年輕人,那麼重修完成的桃米還是個廢墟。於是當地人士邀請專業人士前來供给對策。經過調線上av,查,發現這個因經濟不振而低度開發的桃米裡竟是個生態寶庫,台灣29種蛙類,這裡就擁有23種瘦身食品,﹔156種蜻蛉類,這裡有65種﹔418種胡蝶,這裡有151種。桃米小區就以生態為焦点進行革新。經瘦身燃脂丸,過15年的尽力,桃米成为了一個生態村,結合了生態游览、生態解說、民宿、餐飲、工藝等產業活動,成為台灣熱門的生態景點,每個月還有超過3000人的國際觀光客,為桃米創造了佔當地生齿1/4的就業機會,每一年創造的產值超過新台幣1億元。

人與地皮的豪情連結

類似的例子還有很多。好比頗具傳奇色采的台中“彩虹眷村”,是一名年過八旬的老榮民,因為老景無聊,就用彩筆在眷村牆上涂鴉,這些涂鴉不僅色采繽紛,童趣去腳氣噴霧,盎然,還傳遞了那一代人的歷史記憶。經媒體報道,竟成游览熱門。還有高雄市的美濃鎮,因為保存了完备的客家文化和杰出生態,也變成知名景點。

台北市淡水四周的一處山村“蔡家村”,則以老年人照護為特点。由於青壯生齿去都会就業,蔡家村成为了暮氣沉沉的白叟村。蔡家村有座寺廟,新來的總做事發現這種狀況,便由寺廟為白叟免費准備三餐。一開始,白叟不想被人說成“吃閑飯”,是以反應淡漠,后來改為每餐酌收新台幣30元,白叟們才“问心无愧”地參與。白叟們集體用餐,得以和其他白叟互動,气度也開闊了。寺廟更設立“鬆年大學”,開辦各種才藝和語言課程,白叟參與極為踴躍。

李赫說,申學庸當年所提的小區營造方針,分“人、文、地、景、產”五大面向。“人”就是栖身於小區的住民,以人為本是小區營造的重要考慮﹔“文”就是文化,須考慮小區的文化特点﹔“地”就是地舆環境﹔“景”就是風景特点﹔“產”就是產業。台灣的小區總體營造行動至今仍方興未艾,產生的效益則有產業的,有文化的,有生態的,“但最成心義的是讓小區住民產生了‘人與地皮’的連結關系”。

台灣經驗早已悄然過海

台灣世新大學传授林孝信在論壇上分享了台灣社區大學的乐成經驗。社會大學凡是由縣市或鄉鎮当局拜托文教機構等社會團體辦理,招收获人學生,目标在於“解放知識”,促进民眾終身學習。

1998年,台北市木柵出現了文山社區大學,這是台灣第一所社會大學。現在,台灣的各類社會大學已達近百所。社區大學长短營利性機構,學生沒有入學限定,學一門課僅收取低廉的本钱費用。課程五花八門,諸如物理軍事學、生物博覽,天文觀測,植物、微生物與糊口,新聞裡的生物學,認識大腦——神經科學導論,還有攝影基礎,電子商務等等,很廣泛,也颇有意见意义性。社區大學的老師有的來自高校,有的則是民間藝人,一些民間手藝也由此得以流傳。

林孝信說,“解放知識”是為了讓個人获得發展,也是為了革新社會,打造公民型社會。社區大學在台灣民間頗受歡迎,其影響力和感化很是深遠。

兩岸交换日趋熱絡,台灣一些社區營造的經驗,實際上已經寂静跨海。廈門大學传授高和榮在論壇上說,廈門有很多台商、台胞在事情之余擔任社區主任助理、業主委員會主任等,把許多台灣經驗帶了過來。廈門的台灣長庚醫院,也帶來了志工文化,許多廈門当地的阿伯、姨妈們,也成为了熱心的志工。

(責編:龐晟)




歡迎光臨 孩子快樂天地論壇 (http://gvo.yssg.com.tw/) Powered by Discuz! X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