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快樂天地論壇
標題:
被留守改變的鄉村教育
[打印本頁]
作者:
admin
時間:
2019-9-6 12:38
標題:
被留守改變的鄉村教育
10年,對於一個地處西部的少數民族山區鄉鎮來說,會發生多大的改變?
2009年,中國青年網記者到廣西壯族自治區百色市隆林各族自治縣德峨鄉採訪時,當地的村寨裡流傳著這樣的歌謠:“男孩讀書,女孩喂豬,若是讓女孩讀書,不如家裡養一頭老母豬。”
當城裡的孩子為中考能不克不及上名校而煩惱時,一些山裡的貧困女童卻在為會不會被催著嫁人,能不克不及繼續念書而發愁。
现在,隨著國家鼎力推進義務教诲平衡發展,脫貧攻堅、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這些大山裡的孩子終於不消重復怙恃的命運,可以放心地在校園裡求學了。
近日,記者到隆林縣德峨鎮(2012年撤鄉建鎮)回訪,明顯感觉到這些年國家教诲投入和相關政策給鄉村教诲帶來的庞大改變。德峨鎮初級中學(原名德峨中學,2012年改名)的辦學條件好了,男女生比例相對均衡了,在校生規模擴大了,但伴隨著越來越多的年輕怙恃外出打工,留守兒童問題給當地教诲帶來的沖擊也日趋凸起。
“讀書有效論”讓這所鄉鎮中學的人數一向在上升
走進德峨鎮初級中學,記者看到環形跑道、籃球場、排球場、氣排球場等體育設施一應俱全,午时吃完飯后,學生們很快佔滿了各個運動場地,歡快地進行著各種球類運動。新修的教學樓,每間课堂都配備了多媒體電子白板教學設備,還聯通了寬帶,使教學辦公實現了網絡化。
盡管不少地區都有農村家長將后代帶到打工地点地或是送去縣城上學的現象,但德峨鎮初級中學的生源卻在這些年一向连结上升趨勢,在校生人數從10年前的560多人增長到今朝的1400多人。
在該校校長楊進文看來,出現這一變化,一個首要缘由是當地家長教诲觀念的轉變。
10年前,記者來到這所學校採訪時,這個位於偏遠山區的鄉鎮中學不僅輟學率高,并且男女比例不服衡。當時,村寨裡外出
看護工
,打工的人並未几,很多當地人的傳統觀念依舊根深蒂固——因為家業田產傳男不傳女,以是大部门村民認為女孩讀書無用,應該早點嫁人生娃。為了提高當地少數民族貧困女童的入學率,鼓勵貧困家庭送女童上學,這所學校從2007年開始通過愛心人士捐助和學校籌措資金,陸續開辦了95班、96班兩個少數民族女子班,不单免收少數民族貧困女童的學雜費、留宿費,還按期向她們發放糊口補助。
時任德峨中學的校長黃仕峰介紹說,學校在開辦女子班以前,女生人數很少,不到全校學生的20%。女子班開辦后,學校女生人數達178人,佔學生總數的31.6%。
從2011年秋天學期起,國家實施農村義務教诲學生營養改良計劃試點事情,隆林縣被列入國家試點。每生天天3元的營養炊事補助,讓很多貧困生吃得比家裡還好,“家長送孩子上學的積極性高漲。”楊進文說。
從2012年開始,隨著當地周全推广全数罢黜義務教诲階段學雜費、對貧困家庭學生免費供给教科書並補助投止糊口費的“兩免一補”政策,德峨中學的少數民族女子班停辦了。
女子班舉辦的時間雖然短暫,但改變了很多貧困女童的人生軌跡——德峨鎮德峨村的楊蘭是寨子裡的第一個女大學生,她從桂林一所高校的師范專業畢業后,回到隆林中學擔任語文老師﹔德峨鎮夏家灣村的魏曉雲,更因此一個大山裡的密斯
便秘治療
,,考到了萬裡以外的美國一所高校學習財經專業,成為當地人的驕傲。
隨著當地人外出打工越來越多,家長也逐漸認識到知識的首要性。送女孩子上學,從過去少部门有見識家長的行為,渐渐成為當地村民的广泛選擇。現在德峨鎮初級中學在校生1435人,女生有600多人,佔了四成多。
留守一代奮斗精力的消散讓人擔憂
在隆林縣,外出打工的年輕人越來越多,各個鄉鎮裡的留守兒童數量也在不斷增長。在年輕怙恃走出大山,使家庭的經濟狀況敏捷获得改良的同時,留守在家的孩子卻要面對不少難以名狀的成長傷痛,當地的學校教诲也面臨著不少新的問題和挑戰。
本年2月,教诲專業學生覃莉(假名)回抵家鄉德峨鎮的一所村小頂崗實習。一天,她在給五年級學生上課時,忽然一輛大卡車從窗外飛馳而過,充滿好奇心的孩子紛紛把頭伸出窗外,一位男生大聲說“靜靜的媽媽去打工了”,並用手指著那個小女孩。
讓覃莉感触有些震驚的是,對於媽媽的離開,靜靜並沒有任何傷心難過的脸色,只是呆呆地坐在那裡。
下課后,覃莉找她談心,問她:“媽媽出去打工了,你想媽媽嗎?你如果有什麼話想對她說,可以用老師的手機跟媽媽谈天。”小女孩答复:“我不想,我欠好意思跟媽媽講話,我害臊,我也不晓得跟她說什麼,我從來不會主動跟她講話。”
覃莉领会到,靜靜1歲時,她的怙恃就去廣東打工,怙恃成为了最认识的目生人。
隨著年齡增長,留守兒童感情的缺失會帶來一系列問題。在隆林中學教語文的楊蘭就觀察到,沒有怙恃的伴随和引導,不少學生的性情都比較孤介,轻易出現各類生理問題。“有時老師在課堂上,某句話說得重了點兒,學生就會哭,或老師講到某些問題,他會覺得是針對他的,會鬧情緒,乃至記恨老師。”楊蘭說,她帶的高中生,有些雖然個頭很高了,但仍然很不可熟,有時想做什麼就由著性质去做。
楊蘭經常會抽出時間,對出現生理問題的留守少年進行輔導。在她看來,和生理問題比拟,這些留守家庭正在長大的一代,奮斗精力的消散更讓人擔憂。
10年前,楊蘭在德峨中學95班就讀時,班上的同學都憋著一股勁兒尽力學習。天天午飯和晚飯后的苏息時間,她都會操纵起來看書,經常是晚上11點,班主任老師到课堂催她們回寢室苏息。當時,看到身邊有同學輟學,她就會感触很擔心,惧怕本身因為學習成績跟不上,不克不及繼續讀下去,就要面臨早早結婚的命運,萬一嫁得欠好,這輩子就完了。
但現在00后學生的怙恃大部门都外出打工,把孩子交給爺爺奶奶帶。這些孩子在成長過程中,缺乏怙恃感情上的關愛,就不斷向怙恃索取物質補償。
“他們要什麼,怙恃就給什麼,導致他們很轻易滿足於現狀,對未來目標不明確,認為怙恃今天給他的,將來他也理所當然地會擁有,從沒想過要靠本身去改變什麼。”楊蘭說,不少學生有了手機,陷溺於網絡,學習動力不強,也變得不愛跟老師交换,“過去我讀書時,下課后同學都圍著老師問問題,現鄙人課后我坐在课堂裡等著,也沒有學生會過來。”
德峨鎮初級中學校長楊進文對這一問題也同樣感触頭疼:現在有條件的家庭都會送孩子讀書,但很多孩子是應付式的——來學校卻不認真學習。留守兒童的怙恃本來給孩子買手機是便利聯系,但許多孩子晚上該睡覺時卻不睡覺玩手機,次日上課時又打打盹。
夜裡去學生宿舍查寢時,楊進文经常看到有的學生用被子蒙住頭,被子裡透出一團亮光,他便會上前輕輕敲一下被子,這些調皮的學生藏手機比誰都快。
為领会決手機帶來的影響,對喜歡讀書的孩子,學校请求把手機交給班主任办理﹔而少數沒辦法管的調皮學生,老師隻能盡可能保証他不輟學。
解決留守兒童厭學問題不克不及一挥而就
楊進文校長坦言,雖然越來越多的家長願意送孩子念書,但控輟保學事情在這個邊遠山區仍然嚴峻。而學生輟學的缘由,過去大可能是家長不支撑、讀不起書,現在主如果學生本身厭學。
德峨鎮初級中學的教學質量,在全縣的鄉鎮初中排名第二。2018年,全校參加中考的288名學生中,成績B+以上的有87人,高中的升學率達到30.2%。
盡管這個排名看上去還不錯,但學校教導處主任李宗澤對學生的成績並不滿意,乃至剛剛到這所學校任教時,他還一度有過辭職的念頭。
進校后帶第一個班時,第一次考試成績出來,全班的數學均匀分隻有17.8分。當他去問別的班的老師時才發現,原來這個分數是正常的——別的班學天生績也都是十六七分。10多年前,李宗澤在這所學校念書時,班上同學數學成績最差的也有30多分,并且考出這樣的分數還會被其他同學圍觀。
“學生的成績怎麼越來越差了?”這讓他很不解:老師明明是認真上課,可學生的成績為什麼就是上不去?在跟學生打交道的過程中,李宗澤渐渐發現,這些學生的成績不抱负,重要還是因為基礎太差,底子就聽不懂老師在講什麼。他曾經仆从上兩名學生溝通,學生說聽不懂他講平凡話,問他能不克不及用方言來上課。
李宗澤調研發現,造成學生考不上高中的缘由,一方面是基礎欠好,另外一方面是對讀書沒興趣。他家訪時领会到,有不少孩子在小學一二年級時成績還很好,但念到三四年級后,因為怙恃外出打工了,家裡的白叟无论,又不消做農活兒,就到處玩,玩久了就渐渐開始厭學。
在這些西部山區,小學階段的義務教诲質量亏弱問題仍然阻礙著學生們的成長。覃莉在德峨鎮的村小頂崗實習時,入校次日她收拾學生的期末考試成績。學生的成績出乎她的料想——四年級全班20人,隻有兩人每門科目都合格,其他學生的語文和數學成績多数在5分至30分之間盘桓。校長說,這個成績不奇异,這裡的孩子跟外面的孩子沒法比。
在學校待了一段時間后,覃莉發現問題重要出在兩個方面:第一,教師失職。整個村学隻有3名教師,并且年紀都在50歲以上,教學能力有限,教學方法呆板,導致學生的課堂興趣不高。第二,怙恃失責。當地不少留守兒童的怙恃都在外埠,孩子交給爺爺奶奶帶,他們沒有能力關心孩子的學習,認為孩子讀完初中就算替他怙恃完成責任和義務了。由於家庭監管的缺失和學校教诲的忽略,多數留守兒童學習較為困難。
在結束實習,離開家鄉的那所村小時,覃莉在日記中寫道:“小時候,我懷著夢想必定要離開這座大山,考上大學成為一名流民教師,站在講台上向孩子們傳授知識、傳遞夢想,今天我完成为了我的大學夢,但發現僅憑我一己之力很難改變農村留守兒童的現狀。”
隆林縣教诲局局長楊勝奇介紹,為领会決當地中小學師資气力不足的情況,縣当局投入了大量資金,依照每生8000元的標准,支撑師范院校為當地培養英語、音樂、美術等專業對口的教師。並通過發放“班主任津貼”“鄉村教師津貼”等方法,改良基層教師待遇,吸引畢業生到基層學校任教。“這些政策在必定水平上挽留住了大部门鄉村教師。”楊勝奇說。
以德峨鎮初級中學為例,這幾年陸續從周邊的雲南、貴州地區招錄了20多名年輕教師,學校教師的整體教學程度逐年晋升。别的,得益於当局上級部門的支撑,學校每個學期都會派老師外出去培訓,對老師提高教學程度有明顯的促進感化。
“我去聽過他們的課。我發現年輕老師上課還是挺有豪情的,并且上課的方法和外面的大都会差距也不是很大。”李宗澤說,有些老師會在課堂上開展那些有用教學,遭到學生的喜歡。若是學生認真聽,要考上高中的話是沒有問題的。
對於這些西部地區的學校來說,教學質量的晋升是個緩慢過程。留守問題的解決更不成能一挥而就。
歡迎光臨 孩子快樂天地論壇 (https://gvo.yssg.com.tw/)
Powered by Discuz! X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