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scuz! Board

 找回密碼
 立即註冊
搜索
熱搜: 活動 交友 discuz
查看: 948|回復: 0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人民日報》關於留守兒童報道研究

[複製鏈接]

2385

主題

2387

帖子

7834

積分

管理員

Rank: 9Rank: 9Rank: 9

積分
7834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發表於 2019-9-6 13:10:07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摘 要:鼎新開放台中免留車,后我國經濟敏捷騰飛,由於都会發展必要,去都会務工的農村勞動力越來越多,導致規模越來越龐大的農村留守兒童出現,比年來引发了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通過對《人民日報》2003年至2012年有關留守兒童的報道作阐发,從報道的數量、選用體裁、報道立場等方面考查《人民日報》對留守兒童問題報道的發展變化情況。進而梳理《人民日報》留守兒童報道的特點,反思此中存在的問題。

        關鍵詞:留守兒童﹔人民日報﹔內容阐发

        1、钻研布景

        “留守兒童”一詞最先出現於20世紀90年月,最初用於形容怙恃雙方或一方出國留學而被留在國內由爺爺奶奶或親戚朋侪代為照顧的兒童。與現階段學界所定義的留守兒童有所區別,屬於都会留守兒童。在留守兒童一詞出現之初並未获得太多關注。1993年到2003年相關的文章僅有6篇[1]。2002年今后國內主流媒體開始關注和報道農村留守兒童問題。《人民日報》《光嫡報》前后報道了有關農村留守兒童的教诲問題。留守兒童這一社會弱勢群體逐漸走入了大眾的視野。到2004年新春開學之際對於農村留守兒童的報道達到了第一次飞腾。多家全國性報刊大幅度報道了“留守兒童”在學習、糊口、教诲上所面臨的種種問題[2]。

        那麼,對於留守兒童這個群體大眾媒體是怎麼報道的,是不是形成为了一種固有的報道模式?媒體又是怎麼樣塑造他們的形象的?又對留守兒童問題的解決產生了怎麼樣的影響?

        本文選擇了《人民日報》重要因為《人民日報》是中汽機車借款,國的第一大報,是中國發行量最大的綜合性日報,同時也是中國共產黨委員會的機關報,是最權威最有影響力的報紙,具备很強的輿論導向感化。既是我黨向人民宣傳中心精力的首要媒體,也是向全球人民展现中國發展和人民糊口的首要窗口。作為全國性媒體,《人民日報》在都会和農村都有必定量的受眾群。既不像都会報以都会作為重要發行區,也不像農村類報紙在都会無人問津,是以其留守兒童報道最周全也最具备广泛性。

        是以,選擇《人民日報》作為本次钻研的對象,通過阐发《人民日報》對於留守兒童問題的報道方法,總結出它在留守兒童報道中的表現和展現出來的規律,總結出留守兒童報道的特點,對存在的問題進行反思。

        2、钻研法子

        本文通過內容阐发法,對《人民日報》關於留守兒童的報道進行阐发,力图找到主流媒體對於“留守兒童”問題報道的特點。

        數據截止到2012年12月31日,共获得299篇樣本。根據钻研目标,本文對每個文本依照發表時間、報道體裁、報道主題、報道向度等方面進行統計和阐发。

        3、钻研結果與發痔瘡治療方法,現

        如表1所示,留守兒童問題自產生之日起就沒有消散,從2004年開始,有關留守兒童的報道數量不斷增長,此中,2006年和2007年報道數量達到頂峰分別有58篇和59篇,2006年報道數量比前三年加起來還多,隨后報道數量開始下滑,報道數量逐漸趨於穩定。

        之以是2006年關於留守兒童的報道出現激增,我認為重要缘由在於2006年全國十屆四次會議上,敬一丹等二十四位政協委員提交了《關於為農村留守兒童创建成長保障轨制的提案》。這一提案引发了社會各界的關注,是以,2006年到2007年間關於留守兒童的報道出現了激增。但到2008年,也許是遭到北京奧運會和512汶川地动影響,留守兒童問題的報道數量有了明顯的回落[3]。

通過對所選取的樣本進行分類,如表2所示,《人民日報》對留守兒童的報道以动静為主,共有183篇,佔到報道總量的61.2%,起码的是評論,僅有16篇,佔總比例的5.35%。

        同樣的一條新聞,若是選取分歧的新聞報道體裁寫出來可能會產生全然分歧的傳播结果。報道文體的選取可以顯示出媒體對於相關議題的重視水平。在现在報紙評論风行的形勢下,《人民日報》近十年來關於留守兒童問題的評論隻有十六篇,顯得很是不足。

4、對《人民日報》留守兒童報道的反思

        1.報道的模式化蓋過了事實自己的生動性

        通過對《人民日報》2003年至2012年299篇關於留守兒童報道文章的閱讀,钻研發現這類報道的敘事帶有模式化的特點。起首,從報道情势上看,採用一個根基模式:(或人/某地)+(動詞)+留守兒童+(謂語/謂賓),好比:

        譚海美:讓留守兒童遠離孤獨(2006年3月28號)

        溫家寶在陝西探望農村留守兒童(2007年5月29號)

        四川實施留守兒童關愛行動(2007年1月6號)

        在根基模式的基礎上,主語缺省的模式以下:

        給“留守兒童”一個家(2006年2月7號)

        讓“留守兒童”告別弱勢心態(2011年8月18號)

        撫平留守兒童的“心傷”(2012年6月7號)

        僅僅對標題進行統計,在知網中可檢索到提名含有留守兒童的文章35篇,有19篇文章操纵了這個模式及其變化模式。標題的模式化使報道無法震动讀者,因此無法捉住讀者注重力,引发讀者的興趣,影響報道的到達率。

        其次,這種模式下的報道幾乎遵守著同樣的邏輯:或人或某機構在某地為留守兒童做了什麼,或:某地的留守兒童已經有了什麼。两者表達意思基底细同,都是表達真实的主語為留守兒童做了什麼,而非留守兒童自己。

        2.留守兒童“主角”的“副角”化

        從前文的阐发中已經可以得出《人民日報》在留守兒童的報道中,以“留守兒童”為主角的文章很少,明明是留守兒童的報道,可是他們常常卻是報道中的副角,究其缘由還是報道的立場問題。本文在對留守兒童報道的立場阐发中發現,在報道留守兒童時,報道的立場广泛沒有站到留守兒童的角度去報道新聞,更多的是在“借用”留守兒童來報道其他的群體。以当局、媒體、社會和其他個人的視角為主體的報道触目皆是。大量報道是關於對留守兒童問題的思虑,對留守兒童的政策和為留守兒童号令幫助。這些報道的主體是社會各界為留守兒童所作的事变。在《人民日報》關於留守兒童的報道中,我們幾乎聽不到留守兒童本身的聲音。也很少能看到對於留守兒童正面的描写,大部门時間他們都是頂著“主角”名號的“副角”。面對眾多的真正“主角”,留守兒童隻能退居到本身新聞的邊緣,看著別人在那裡筹划本身的新聞[4]。究其缘由重要有三點:

        (1)《人民日報》作為黨報,重要目标是傳達黨的精力和思惟,它要營造一種全黨、全社會都在為领会決留守兒童問題不懈尽力的社會氛圍。那麼為了達到宣傳目标,報道各類办法和功效就是最直接也是最佳的報道方法。

        (2)留守兒童的弱勢职位地方導致了他們在媒體上的弱勢。留守兒童是我國社會經濟發展和都会化進程中逐漸產生的一個弱勢群體,他們沒有足夠的糊口資源來接觸媒體,也沒有通過媒體來反应情況的意識,以是就不太會被媒體所重視。相反,有關解決留守兒童問題的主體,又刚好是社會的強勢群體,他們都是社會資源的佔有者有著較大的影響力。此中有些人自己就是公眾人物,能夠吸引更多的關注。報道他們對留守兒童的所作所為就有了足夠的注重力和吸引力,能夠获得強勢受眾的認可。

        (3)媒體事情者本身對留守兒童問題缺少足夠的重視。從《人民日報》對留守兒童的報道現狀來看,顯然對留守兒童的報道不足。大量的动静充溢在版面,鮮有深度報道和評論。恰是因為沒有深刻,沒有關於留守兒童的第一手素材,以是隻能跟著政策走。媒體的计谋導致了留守兒童報道的現狀,在熱熱鬧鬧的報道暗地里,並沒有几多是留守兒童本身的心聲。這是一種潛在的歧視和冷淡。留守兒童雖然身處輿論的強勢關注当中,在糊口中饰演的卻是真实的弱者。作為中心黨報,報道相關的政策及其產生的结果,報道社會各界的關懷都不為過,可是,做留守兒童的報道,卻不給留守兒童這個主角足夠的篇幅,留守兒童的真實情況和必要就無法通過媒體呈現在廣大讀者眼前。媒體的计谋性宣傳忽視了人的存在價值,因為給人們一種逢迎政策的膚淺和虛假之感。沒有留守兒童的“留守兒童報道”,不僅剝奪了留守兒童的話語權,也是媒體在实行其職能和議程設置上的失誤。其結果彻底晦气於留守兒童問題的深刻解決。

        5、結 論

        隨著社會的發展,特別是到了社會轉型期,階層分解必定導致社會資源會被从新分派,社會中的劣勢或弱勢群體广泛缺少社會資源。他們不单缺少政治、經濟、文化方面的資源遭到社會的忽視,并且由於缺少信息傳播資源,沒有表達本身聲音、长处的話語權而遭到社會忽視。媒體有能力也有義務去幫助社會上的弱勢群體來表達本身的聲音,表達本身的訴求,從而起到調節社會均衡,解決社會抵牾的感化[5]。

        關於留守兒童報道問題,媒體應當將留守兒童放到“主角”的位置,而非一筆帶過的副角,為留守兒童的訴求給予報道,反應留守兒童真實的糊口狀況,並為他們尋求行之有用的解決方案。(作者系西北師范大學傳媒學院戲劇與影視學專業碩士钻研生)

參考文獻:

        [1] 張敏杰.中國弱勢群體钻研[M].長春:長春出书社,2003.

        [2] 王爽.黨報視野中的留守兒童報道-以《人民日報》留守兒童報道為例[J].東南傳播,2009(5).

        [3] 王秋香,李傳熹.農村留守兒童钻研綜述[J].湖南人文科技學院學報,2007(5).

        [4] 蔡克平.新聞議程設置偏頗對傳媒公信力的影響[J].傳媒觀察, 2005(2).

        [5] 操聖寧.關於報紙媒體對留守兒童模式化報道的探讨[J].新聞傳播與钻研, 2011(11).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立即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Archiver|手機版|小黑屋|孩子快樂天地論壇  

翻譯社, 新北市當舖, 汽機車借款, 翻譯社獨立筒沙發, 音波拉皮台北室內設計, 桃園室內設計, 電鑽, 足浴粉, 泡腳粉, 治療灰指甲, 孩子論壇 汽車借款免留車 刀具收纳架, 帶夜燈纸巾盒, 收納纸巾盒, 收納鞋架, 車漆修補神器防護帽汽車借款, 沙發, L型沙發, 封口機, 未上市, 洗髮餅, 足浴藥包, 汽車漆傷痕修補神器, 南港當舖, 團體服, 外套, 背心, 瘦臉, 日本藤素持久藥飲水機, 空壓機泡腳包, 禮品, 牛皮紙袋, 冷熱共用杯, 支票借款, 廢鐵回收, 娛樂城, 借錢交流, 未上市股票, 荷重元,

GMT+8, 2024-12-5 10:11 , Processed in 0.783874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